阅读历史 |

秦可卿(1 / 2)

加入书签

月上中天,夜风渐凉,太上皇拢了拢身上披风,扶着苏内监的手站起身,“朕是不是真的老了,琼真一个闺阁女子都知道的事情,朕竟然一直都被蒙在鼓里。”

苏内监温声回道,“老虎且还有打盹的时候,每日里多少社稷民生的大事等着您裁断处置,些许小事上有所遗漏也是难免,怪老奴监察不力疏忽了,左右不过是些搅不起大风浪的小人物,撤换了就是。”

太上皇冷笑,“很不必拿这些话来搪塞我,这才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朕才退位,他们就敢阳奉阴违起来,却不知如今坐龙椅的老四可不比朕宽厚,如今不追究,不过是还顾忌几分朕的脸面!”

苏内监脸上陪着笑,心里却在叹气,人走茶凉这句话可一点都不是说着玩的,就自己那些干儿子干孙子,往日里看着何尝不是孝顺周到处处贴心,如今不也一个接一个地去往新皇的大内总管戴权那根高枝儿上攀去了。

趋炎附势,这就是人之本性。

太上皇从湖心亭往回走,一面走一面又感叹,“倒是琼真这孩子每每让朕意外,原以为也是个秉性柔弱的,不想竟这样刚烈桀骜,往日竟是错看了她,也不知她那位嫡出姊妹又是个什么样的性情?”

苏内监回想着当日后宫人人夸赞贤良淑德的太子妃,不由笑了笑,“想来应该是如太子妃一样宜家宜室的温婉女子。”

太上皇皱眉,“你也认为那妙玉不可能是太子嫡女?”

“兵法有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听闻先太子妃亦是棋中高手,她不可能舍得令小郡主出家,老奴私心揣度当时应是和殷老妇人达成了什么协议,如今只需详细查一查甄家和小郡主年岁相当的女眷便可知其中端倪,若老奴没有记错,北静王正妃和南安王侧妃都是出自甄家嫡系一脉,只不过一为甄应嘉大人嫡女,一为甄应庆大人庶女,这两

桩亲事还是您老人家亲自指婚的不是。”

两位贵女嫡出的名为明珠,庶出的名为宝珠,为殷老夫人孙女这一辈里最出色者,在江南素有“江南春色十分,甄氏双珠独占八分”的美誉,从及笄后便被姑母甄贵太妃接入宫中,日日承欢膝下视同己出。

太上皇一拍自己额头,“你倒是提醒了朕,料想甄家再是胆大也不敢将太子嫡女充作庶女教养,当年朕就奇怪,明珠这孩子虽好,论家世却是不太配得上郡王正妃之位,怎奈北静王老太妃亲自求娶,贵妃也在一旁说了不少好话,朕才下了圣旨赐婚,原来竟是这么个缘故。”

北静王妃甄氏,闺名明珠,太上皇细细回想其形容相貌果然肖似当年的太子妃,就是为人行事在宗室中的名声也是和其母如出一辙,谁见了不夸一句品德堪为闺阁中之典范。

可谁曾想当年尊老扶幼,恭谦柔顺的太子妃竟能在癫狂之下作出将满府上下屠戮殆尽的疯狂举动,她那一把火倒是把一切都烧的干净了,给后来继位的皇帝省去了多少麻烦,却生生断送了旭儿的香火,让太上皇这个老父亲每每想起都要痛悔不已。

太上皇的面色阴沉下来,原本还有几分找回爱子嫡出血脉的欣喜心情倏然散去。

苏内监觑了眼太上皇的冷脸,心里微微一笑,脸上表情越发平静温和。

“话说到这里,老奴不免要为琼真道长抱不平,一样都是太子遗孤,虽是庶出,您待她未免苛责了些,就这样,道长也没跟您说过一次委屈,换个心性狭窄的,还不知道怎样呢。”

太上皇感叹,“是啊,多亏这孩子心胸疏朗开阔,只是未免太过自律自苦。朕每每想对她更好些,又恐怕恩宠重了让老四多心,反倒对这孩子的将来不好。”

苏内监低头细细想了想皇帝为人,“皇上是眼里揉不进沙子的明白人,琼真道长虽是女子,却心眼明亮坦荡表里如一,就这一点已不知强出多少人去,说不定反倒能入皇上的眼。”

太上皇捻须,“你说的很是,朕是该寻机会让她和几个叔叔多接触接触。”

~~~~~~~~~~~~~~~~~

这日夜里,琼真睡得不甚踏实,半梦半醒间忽然觉得有几分不对,屋里似乎多了一个人的气息和呼吸。

她不动声色地将手伸到枕头下方,紧紧攥住里面一根簪头打磨得十分尖利的铜簪。

只是她动作虽轻,呼吸声却乱了一拍。

暗夜里响起一声男子的轻笑,"姑娘好生警醒。"

这声音出乎意料地年轻和清润,琼真心跳遽然加快,她裹着薄被缓缓坐起身,

语声幽凉,”君子不欺暗室,阁下

夙夜来访未免太失礼了些。”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男子含笑,“在下本梁上君子,平生所接的都是些不能见光的黑吃黑买卖,此番前来乃是受人所托,若有冒犯处还请姑娘见谅。”

琼真沉默了一瞬,”这里不过一座小小道观,虽受三清道祖庇佑,却并没有什么值得觊觎的宝贝和财物,阁下怕不是走错了地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